首页 > 课程信息 > 2016.05 | “身体为圣地,瑜伽为光” “身体是我的庙宇,体式是我的祈祷”

2016.05 | “身体为圣地,瑜伽为光” “身体是我的庙宇,体式是我的祈祷”

撰文匿名 | 2020 - 08 - 21 3282

 “身体为圣地,瑜伽为光

身体是我的庙宇,体式是我的祈祷

Birjoo H. Mehta

 

    大师经常说:身体是我的庙宇,体式是我的祈祷。

 

    他还说:身体是弓,体式是箭,目标则是灵魂。

 

    他的自传名为《身体为圣地,瑜伽为光》

 

    我希望借助本文表达我对于这些富有表现力而神秘的话的理解。

 

    我们来分析第一句话身体是我的庙宇,体式是我的祈祷。在寺庙栖居着神性。身体若变成了庙宇,那么神性一定也栖居在你的体内。你该如何唤醒神性?答案是祈祷!

 

    我认为体式就是将神性注入你的体内的祈祷。因此,身体若是庙宇,体式就是唤醒神性的祈祷。

 

体式就是将神性注入你的体内的祈祷。

身体若是圣地,瑜伽就是圣地内的光,让你看清神性。

 

    身体若是圣地,瑜伽就是圣地内的光,帮助你看清神性。我们必须将身体当作一种器具(弓)来使用,但是只有箭才能射中目标,体式就是射中灵魂的箭。弓必须具备一定的张力,身体必须具有合适的适应能力,体式才能精准地展现出来,射中灵魂。

 

弓必须具备一定的张力,身体必须具有合适的适应能力,

体式才能精准地展现出来,射中灵魂。

 

    一般人通过唱诵“Aum namoh Shivaya”呼唤神性,而大师是通过“Trikonasonalah namah”呼唤神性,即通过练习体式将神性接入身体。因此,他不仅仅说出主的名字,还通过他的身体、姿势、忏悔、练习将神性带入身体,使身体变得优美,成为一座庙宇。

 

    那么,怎样才能将神性带入身体呢?这是一个问题。直接跟随大师学习的人可能会知道,当你和大师一起练习时,你的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你可能不明白具体发生了什么变化,但毫无疑问的是,在那堂课中,你的身上发生了一些特别的变化。在场(参加瑜伽活动)的各位可能已经在吉塔吉的课堂中有过类似的体验。

 

大师通过他的身体、姿势、忏悔、练习将神性带入身体,

使身体变得优美,成为一座庙宇。

 

    你可能无法用语言描述它,因为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但它会使你深受触动。我给你们的建议是,听从大师、吉塔吉、帕坦伽利和其他教师们的指令,继续一次又一次地学习瑜伽,这样你总有一天能窥探到神性。

 

    那么,为什么你不知道你体内神的存在?这是因为你可能不具备认知体内神的存在的能力。

 

    你可能不知道今天摄取的食物是如何为你提供营养的,但这不会削弱食物的效果。你可能不知道是哪位厨师做的食物,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做的食物,但食物依然会对你的身体产生影响,对吗?同样,你可能无法认知你体内神性的存在,但这不会减轻神性的影响。那么,什么是神性?该怎样认识它?

 

    在我们谈论认知之前,你们必须明白,认知分为两个层面。首先是感知。我知道这个人是我的朋友。这是什么意思?这意味着,首先,我感知到了这个人。感官告诉你,在你面前有一个人。但我怎么知道这是我的朋友?这便是认知的第二个层面,我将其称为类比。这个人貌似、类似我的朋友,所以他是我的朋友。这是一种类比。他看起来像某某人,某某人是我的朋友,因此,他是我的朋友。这就是逻辑所在。

 

    因此,任何认知都需要两个层面。一是感知,二是概念或类比。那么,概念和类比之间有什么区别?一系列的类比就是概念。那什么是抽象的概念呢?吉塔吉昨天给的例子,四只香蕉和三只香蕉放在一起就是七只香蕉。这就是概念。你可以看到四只香蕉,还可以看到三只香蕉,放到一起就变成七只香蕉,因此,七只香蕉就是一种概念。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不需要计算。我们不会说,这里有三只香蕉,这里有四只香蕉,四加三等于七,对吗?这是一种抽象的概念。

 

    为什么我要讲概念和抽象概念?因为如果你要认知神性,你首先得要感知神性,你肯定已经在这么做了,否则你不会在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这里。其次,想要认知神性,你必须懂得神性的概念。你必须能够说出,这种感觉和我在课堂上的感觉很像,因此这就是神性。

 

    举个例子,你们中许多人会去参加聚会。在聚会上,有些人会将他们的朋友介绍给你们,这就是大师在做的事情。他已经将神性介绍给了你们,但是我们记不住它。下一次,他还是要向你介绍,这就是神性。但是,我们从来没有与神性建立起联系,因为我们没有神性的概念。我们能感知到,但我们无法将它勾画出来,由于我们无法勾画出来,于是我们无法认知它,正因此,我们不知道该对它做什么。因此,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要想理解这个概念,你需要产生一种类比。我给你们作个类比,希望大家听过以后就都明白了。我们都明白神性(梵文是“Poramatma”)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而我们个体(梵文是“jivatma”)会受到空间、时间、力量和知识的限制。我作一个类比,希望你们能更清楚地明白这两者。

 

    比如有一条河流,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导致上游有许多雨水。这种情况下,河流会发生什么事情?河流会决堤,水会吞噬周围的田地。在淹没的田地中有些沟渠,这些地方也将充满。大水退去后,领域,田地将没有水,但是沟渠中依然还是有水。河流中的水和沟渠中的水是一模一样的,但你能辨别出沟渠中的水,它们变成池塘,你能区分出池塘中的水和河流中的水。

 

    我们试着将神性比作河流,将池塘比作个体。普遍意识通过这种方式变成个体意识,但其中的本质并没有改变。我们不仅能清楚地认识到身体之水(池塘),还能认识到这个池塘在磨坊旁边,那个池塘在庙宇旁边。这样我们就建立起了对于池塘的认知,但其实它的本质和河流一样,并没有发生变化。

 

    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随着池塘的水位下降,池塘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但是你觉得它的本质变了吗?它依然和以前一样。同样地,你的身体也发生着变化。你本来是一个小孩,然后逐渐成长发育,年纪增大,但你还是原来那个你。

 

    因此,个体和神性的本质是一样的,但由于具体情况不同,它们会以不同的表现方式出现。这时会发生什么呢?个体会以一种身份呈现出来,这一身份称之为本我(梵文是“ahamkara”)。我并不是说本我有多么令人骄傲,而是用来表述它具有一种明显的身份和属性。

 

个体和神性的本质是一样的,

但由于具体情况不同,它们会以不同的表现方式出现。

 

    现代的科学家们发现,当一个人产生自我意识后,他才成为了一个个体。大家都知道你就是你,对不对?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什么时候才产生你就是你的概念的?你是什么时候才明白你就是你的?通常,这一现象发生在18个月和22个月之间。

 

    你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发现的吗?他们做了一件非常简单的实验,这个实验足以显示出科学家们的聪明才智。他们让一位15个大的孩子走进一件房间,房间里有一面又大又高的镜子。孩子看到镜子中的图像,然后开始与图像玩耍。他没有认出这是他的镜像。

 

    之后的每一天,孩子都被带到镜子前,他还会和镜中的图像玩耍。在这期间,孩子的母亲会在他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在脸颊上贴一个黑点。于是,每天孩子都会玩耍,母亲则利用给孩子擦鼻子的机会,在脸上贴上黑点,孩子会继续和图像玩耍,甚至尝试擦去镜中图像中的黑点。在成长过程中的某一特殊时间点,孩子意识到他在镜中看到的图像就是他自己,他知道之前自己的脸上没有黑点,于是他不再试图抹去镜子中的黑点,而是抹去自己脸上的黑点。这时便是这个孩子拥有自我意识,辨别出自我图像的时候。

 

    现在我们又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你在1522个月之前有记忆吗?答案是没有,因为记忆是和自我意识一起成长的。

 

    我相信,这世界上只有三种动物可以通过这个自我意识测试。其中一种很明显是人类,另外两种是黑猩猩和猩猩。

 

    自我意识有没有消极的一面?它的消极面在于你开始认识自己与周围环境的特征。让我们回到类比。我们是如何确定水体的?是通过水体的外围形状确定的?水体的形状是它的属性吗?不是。池塘在庙宇边,这一点重要吗?不重要。你是通过周边的环境,而不是它的本质确定水体的。这就为什么当有人问你是谁?时,你会回答说我叫某某某,我来自某某国,我在某公司工作,我是一名瑜伽老师或者我是一个瑜伽学员等等。这些都不是我们的本质,就好像水坑或池塘不是水的本质一样。

 

    我们通过这些东西开始进行自我认知,但这些东西都不是我们的本质。自我认知的另一消极面在于,你明白你所认知到的自我是会死亡的。这一点很重要。当你意识到你是个独立个体时,你还会意识到这个个体是会死亡的。因此,即使是最伟大的先贤也有苦恼(《瑜伽经》中称为“klesha”),那就是对死亡的恐惧。

 

    所以身份并不是本质,它不是一种物质,仅仅是一种巧合,因此它并不是永久不变的。但是,如果你认识到该身份,它就必须消亡,因为它是事物的属性。但是,即便身份消亡,水的本质也不会改变。

 

尽管丧失了自我身份,却获得了自由和解放。

 

    个体可以被认知为这个,而不是那个。它被身体轮廓束缚,但这并不意味着结束。但河流是流动的,不受束缚。所以,一旦被束缚的个体重新和普遍本我产生联系,它就好像一座池塘和和河流相连,尽管丧失了自我身份,却获得了自由和解放。水流原本受到土地边界的束缚,一旦它找到与河流交汇的方法,它就能摆脱束缚,获得自由,获得解放。

 

    prayatna shaithilya ananta samapottibhyam  《瑜伽经》11-47

 

    本我从来不是真实的,它源于一系列偶然的、非本质的情境。但它使你觉得你是那个,但其实你并不是那个。水的本质就是水,是H₂O。它与形状、大小无关,只是受到了土地边界的限制。

 

    大师做的就是建立一个渠道,将个体本我重新与普遍本我联系起来。他做的就是这种联系。在做体式时,个体意识就会和普遍意识联系起来,两者进而成为一体。

 

    tatah dvandvo anabhighata 《瑜伽经》11-48

 

    神性就是如此来临的,它让你一次又一次地回来,以便重新获得这种经验。

 

    那么,你觉得个体本我和普遍本我之间是如何产生联系的呢?怎样你才能认知它?

 

    现在,我试图再做一个类比,希望能帮助到你,因为你已经拥有过这种体验。还记得吉塔吉说过的话吗,脊柱第8节和第9节椎骨必须朝胸骨方向向内渗透。但与此同时,肚脐不应该来到前方。无论坐着还是站着,都试试看把第九节背椎往身体内部渗透,肚脐保持在后方时会发生什么。继续加大强度,第九节背椎朝胸骨,肚脐在后。加大强度!

 

    你的眼睛会有什么变化呢?双眼打开了吗?现在尝试做同样的事情,但同时闭上眼,看是否能保持闭眼状态。吉塔吉还说,肩胛骨向内收。肩胛骨向内收!肩胛骨向前向内收!你的双眼发生了什么事?是否敏锐了起来?但心性呢?它有没有在想什么事情?

 

    你应该认出它。你身体内部的知觉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有没有什么东西向往跑去?或者有没有什么东西向内跑来?知觉有没有扩散出去?

 

    什么是知觉?不要只看到身体的物理运动,尝试去找找在胸腔内扩散的知觉。肚脐向内移动,随着胸骨向前移动,背椎朝胸骨移动。让让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肩膀向后沉,肩胛骨向内收。在家里,你可能会尝试后弯或其他姿势,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肚脐内收的状态,不断加强,直到双眼变得敏锐起来,开放起来。双眼开放后,再加强这种感觉,看看会发生什么。

 

    一旦胸部感受到一种自发扩散,感受胸部前部的知觉,这正是你所要认知到的东西。你要认知到什么东西在向外跑。再试一次。感受在肚脐内收,第九节背部脊椎内收时,什么东西在向外跑。向外跑的正是个体意识。如果你已经能够感知到这一点,这就意味着认知已经来临了。这时你认知到的是扩散着的个体意识,它试图与普遍意识产生联系。

 

    个体意识处于池塘的边界内部,它正朝着河流移动。因此,大师做的就是将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推向神性。他曾说,我在教授瑜伽时就是一名战士!他试图打破让池塘的界限,让池塘之水融入河流之水。你感受到的那种扩散感就是个体意识获得解放的过程。

 

    为什么我要解放个人意识?因为只有这样,普遍意识才能进来。只有在死水流出去后,清澈的水才能流进来。

 

个体意识处于池塘的边界内部,它正朝着河流移动。

大师做的就是将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推向神性。

 

    什么是支撑物?支撑物是用来帮助你练习体式的,它们是用来打破界限, 促进自我意识和普遍意识沟通交流的工具。所以每当你在内心感受到这种扩散过程,你就要明白这时你的个体意识在跑出去。只有个体意识在外边,普遍意识才能填补它原本的位置,来到你的体内。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个体练习中达到这一境界呢?来参加课程,跟从老师的知识非常容易,因为他们会带领你练习,使你的个体意识打破界限。但你自己该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首先,你必须认知它。一旦你开始认知它,你才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如果你正在练习的这个体式中感觉到了开放感,那么这就是一条线索。这就是为什么艾扬格瑜伽如此重视打开胸部。在大师之前,有谁说过要打开胸部?现在,你明白为什么我们要如此重视打开胸部了吗?

 

艾扬格瑜伽非常重视打开胸部。

在大师之前,有谁说过要打开胸部?

 

    那么,是什么决定了你的自我认知呢? 《瑜伽经》111-48说道:

grahona svarupa asmita anvaya arthovattvo samyamad indriya jayah

 

    你对于自己形象的认知是由你的感知决定的,你的感知又取决于向外看的知觉(indriya)。这样,你就能获得你的外部形象。一旦你能明白知觉是如何帮助你创造出自我认知,你就能依靠知觉操纵它们到处遨游,使真正的自我本质不因知觉的限制而遭到玷污。当你能操纵它们,战胜感知时,你就能真正使往你的心性中注入神性。

 

一旦你感受到知觉在体内扩散开来,

你就要明白个体意识在跑出去,使得普遍意识填补进来。

 

    tatah mono-javitvam vikarano-bhavoh pradhana jayah. 《瑜伽经》111-49

 

    你的自我认知源于感知,它创造出了你的形象。如果你可以在感知输入的各种事物中不断遨游,你就能明白真正的不受限制的本我。我没有用控制这个词,因为控制会使人产生你是感官知觉的主人的意思。你永远不能成为感官知觉的主人,因为它们属于不同的领域。它们不属于意识领域,而是属于自然领域。你不能成为它们的主人,但你可以学会操纵它们。

 

    所以,当你能够到达可以操纵感官知觉的状态时,你就获得了掌管心性的能力,这会使你明白你真正的不受限制的本性。自我意识来源于感官知觉,如果你能操纵感官知觉,你就能摆脱错误的自我意识或本我。本我不见之后会剩下什么?你就是普遍意识,就是神性。

 

    现在我向让你们做一个小实验。这2008年,大师在俄罗斯教授调息时做了这个实验。他要来一个空玻璃杯,接着拿起一瓶水,开始将水倒入玻璃杯中。他问,之前的玻璃杯中有什么?空的,什么都没有。现在玻璃杯发生了什么变化?它变得越来越满了。对吧?有人对此有疑问吗?我们说的是最明显的东西,但也是最本质的东西。我们观察到了明显的变化,即水已经进入玻璃杯了。但你有没有意识到,原本在玻璃杯中的空气跑了出来呢?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在倒玻璃杯时,水跑了出去,那么什么进来了呢?空气!你要有一个看待事物的特殊角度,玻璃杯到底是满的还是空的正取决于你看待事物的角度。因此,原本的空杯其实是装满了空气的,而装满水的杯子又是没有空气的。

 

    那么我们在调息时,观察到了什么呢?我们观察到了呼吸。我们说吸气时,观察到了什么呢?有东西进来了。但有东西进来的同时,也有东西出去了。你的胸部感受到有东西出去了。试一下吧,坐着,呼吸一两次。感觉到了吗?是不是有东西出去了?胸部是不是体验到一种扩散的感觉?对吗?扩散着的东西就是你的心性——你的个体意识。

 

在吸气过程中,如果你觉得有什么东西进去了,那么你观察到的是呼吸。

如果在吸气过程中你感觉到有什么东西扩散开来,那么你观察到的是心性

 

    现在继续吸气和呼气。在吸气过程中,如果你觉得有什么东西进去了,那么你观察到的是呼吸。如果在吸气过程中你感觉到有什么东西扩散开来,那么你观察到的是心性;如果你在呼气过程中你感觉到有什么东西跑了出去,那么你观察到的也是心性。

 

    你开始体验到在吸气过程中,有东西在扩散,在呼气过程中,有东西在跑出去,这个东西就是你的意识,内在意识。你有没有感觉到在吸气时,体内有东西触碰到了胸部?如果你的胸部还没有心性,你又怎能在胸部前方有所体验?因为只有意识存在,认知才会存在!

 

    所以,如果你吸气时,感觉有东西触碰到了胸部,这意味着意识已经到达了胸部,否则你不会有所感知。呼气时,意识会有什么变化呢?它会回到原本的位置,因此你在胸部没有感知。抽空在课余时间感受一下。

 

    那么,神性在哪里呢?吸气时,你的个体意识出去了,将它停留在外部,不要让它进来,然后呼气。接着,新鲜的意识会跑进来,这一意识并非原本的意识。你明白我的话吗?吸气时,有东西出去了,将它们停留在体外,不要让它们进来,个体意识不能偷偷流进来。然后呼气,进来的就是普遍意识。如果你能做到这件事情,你就能和普遍意识产生联系。你会体验到一种完全不同的感觉。

 

让个体意识留在体外,让普遍意识进入体内,这样身体才能成为一座庙宇。

 

    艾扬格瑜伽法要求我们保持胸部的打开状态。呼气时胸部依然要保持该状态。让个体意识留在体外,让普遍意识进入体内,这样身体才能成为一座庙宇。

 

    普遍意识进入时,你会体验到身体变成了一座庙宇,你希望一遍又一遍地体验这种过程。正因此,你们才会一次又一次地回来上课。

 

以上便是我对于大师身体是我的庙宇,体式是我的祈祷这一句晦涩的话语的理解。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164129号 技术支持: 睎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