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程信息 > 2016.05 | 创造自由

2016.05 | 创造自由

撰文匿名 | 2020 - 08 - 21 3054


创造自由

Lynn Holt

 

    我们都明白瑜伽和文明一样古老。它起源于戒律、塑造品性,希望最终能获得解放和自由。

 

    要想在我们体内创造自由,我们需要练习、有耐心、有纪律和奉献精神。要想创造自由,我们必须学会如何使心性进入体内。没有真诚的练习,我们的智性就会停留在头部,不会在体内扩散开来。这会成为我们学习的障碍。获得真正自由的体验会打破心性的所有这些障碍,让我们的智性自由扩散开去。我们心性的移动速度比身体要快。我们要学会放慢心性的移动速度,让它等等身体的移动,或者要学会加快身体的移动速度,让它跟上心性的移动。在练习中,我们要让身体成为动作发起者,让心灵成为观察者。身体的自由会带来心性的自由,最终带来终极自由。如果我们保持开放的学习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瑜伽练习就将教会我们如何获得这种自由。

 

    只有拥有纪律,我们才能获得自由。自由处于纪律的末端,真正的自由会呼唤我们,让我们跟从内心的声音作出举动。只有受纪律约束的行为演变成严谨的纪律,进而演变成自发属性,我们才能获得自由。

 

    这种纪律实际上是一种安全措施,一开始,它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严格控制,但一旦我们用心练习,纪律就会消失,练习中会充满激情与快乐。在这一转变发生前,我们都认为这是一种纪律。但随着转变的发生,我们体内的纪律就会突然消失,我们会真正自发努力,追求目标。

 

    帕坦伽利教导我们如何剥离包裹在心性外的层层外壳,帮助我们体验瑜伽的简单性。然而,从复杂到简单并不是个容易的过程,这是一段从困难、复杂的状态走向简单、天真、不带任何无知和傲慢的状态的旅程。经历了此段旅程后,我们体内不断碰撞的思想将会停止碰撞,压力和紧张将会消逝。大师提醒我们,瑜伽的这种效果就像是带刺玫瑰散发出的清香。人们必须小心翼翼地拿出玫瑰,才能享受它带来的清香。

 

    只有我们扪心自问,思考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时,我们的心性才会打开。这就是自我意识。这意味着我们完全在探索内心世界,而不是外部世界。这样我们才不会以自我为中心,不会骄傲。我们只有保持身体的平静,才可以理解心灵的宁静。行动和安静必须携手共进。在练习体式时,我们必须不断对智性意识充电,这意味着我们的注意力要一直流动不中断。我们崩塌的那一刻起,意识便不会进行充电行为,注意力便分散。然后,我们的行动会停滞不前,可能会更多地变成一种习惯,而不是充满活力和创造性的练习。只有在练习中保持注意力,我们才能利用生命力和能量创造出更多东西。意识能使我们在体式中克服倦怠和疲惫。实际上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保持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身体内部而不是外部,不要担心其他人会看到什么,而要留意本我能看到什么。

 

    意识 生命力(prana)和智慧(prajna

 

    我们的意识是通往心灵的大门。吉塔吉提醒我们,我们的身体是外在灵魂。研习最重要的一点是灵魂该如何使用身体表达自我,使身体瞬间失去其存在感。这样,就会只留下灵魂本身。

 

    意识、辨别力和记忆一起,可以激发创意思维,而不是机械的心性。机械心性只会对外部现象产生疑问,它就好像一个巨大的机器对待世界,为我们带来客观知识。我说的客观知识指的是我们周围世界的知识。它可能是有用的,也可能是危险的,这取决于你的使用方式。互相比较只会导致嫉妒和贪婪。作为瑜伽学生,我们的练习应该是主观的。我们要感知现在在做的事情,然后知识才会发展成为具有辨别力的智性。

 

    辨别力就像是智性的刀刃,它能分离正误,分清现实与虚假,并利用我们的记忆,在我们进行选择和决定时,考虑过去行为产生的后果。我们若能看清后果,便不会落入痛苦和愉悦的陷阱。辨别力意味着做有意义的比较,比如我们的练习和昨天比有什么变化吗?左右腿的伸展有什么区别?我的右腿是睡着了还是在作出回应?最初,这是一段反复试验,反复出错的过程。大师已经告诉我们这一切道理了。拿头倒立式举例。通常情况下,我们的上臂会缩短。但是,有多少人在练习中能注意到这一点?一旦我们培养起具有辨别列的智性,它就会在头倒立式时提醒我们,要小心,上臂不要缩短。这样我们就可以摆脱错误的习惯。这种辨别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它能唤醒我们的意识。

 

    当我们带着智性意识练习体式时,我们便会沐浴到真正的瑜伽之光和洞察力。智性和能量会在人体中扩散,这对于我们的体式练习非常重要。在《薄伽梵歌》中说道,一百万人中只有一个人能完全投身于某种艺术。这种人抱着改善自我的目的投入这种意识的练习,其他人则是抱有其他动机。我们所有人都能通过努力和投入唤醒体内的智性,而不应抱着做成体式的目的进行练习。

 

    的确,当我们抱有某种追求时,意识和智性便能随之到来。吉塔吉曾教导我们(在今年六月初的课堂上),需要花费多少时间才能使我们的身体做好准备,在练习中创造意识。练习中没有意识,能量就会以错误的方式流动。大师曾说过,这种能量会伴随着生命力和智慧到来,它们又会演变成更深层次的知识。

 

    意识和智慧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智慧是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的力量是智慧的创造力(prajna sakti。智慧的创造力可是说就是进入我们体内阴暗部分的宇宙智慧。其结果是意识会产生一种令人愉悦的满意感,它不带个人的感觉,非常接近灵魂。

 

    智慧是完全综合的知识。它是完全的理解和深刻的认识。要想创建这种知识,我们需要感觉到我们的身体的生命力在以一个特定的方式、适当的方式流动。这就是所谓的能量平衡。我们都需要带有这种理解进行练习,这样能量才是正确的。生命力必须以特定的方式流动,这样才能平衡能量。

 

    在实际练习中,这种情况是如何发生的呢?宇宙能量(生命力)通过呼吸输送到体内,可是我们要如何真正获取到它呢。宇宙意识的燃料是意志力或持续的注意力。

 

    我们的呼吸中的生命力是点燃意志的燃料,并允许意识通过我们的系统传播、渗透。能源和意识是合作伙伴,其中一个若是出现,另一个也将出现,意识的意志力将会帮助我们培养起智性和洞察力。有了这种意识,我们便能在练习中创造空间,创造自由。接着,我们便能消除被称为愚昧(avidya的黑暗空间。

 

    当心性的意识充分打开,全神贯注时,我们不能思考其他事情。事实上,我们必须学会认识心性的特指,它充满了智慧,帮助我们理解三摩地的状态。

 

    智慧与我们的练习

 

    如果我们的练习只停留在身体层面,那么我们就会丢失对于解放内在自我至关重要的空间,我们将不会有所体验,不会明白每一个细胞都拥有智性。可能会发生的情况是,我们的能量将以错误的方式流动,最终会患上疾病。我们的注意力会落在练习上,人体的机制会被破坏,身体健康会失衡。疾病有时是一件好事,健康失衡能为我们带来虔诚,开始约束自己。

 

    的确,我们自己的身体力量和能量可能会创造出过高的电压,使我们超负荷运转。只有通过增加意识的力量,我们才能平衡体内这些巨大的能力,在每个层面没有危险、紧张或超负荷地,尽可能地扩展自我。

 

    意识的作用是填补在练习体式时,肉体(肌肉,骨骼等)和有机体(如器官)之间不可避免存在着的空隙。即便我们在试图融合身体的各个部位,意识和能量依然填补不了一些空隙。持续不断练习瑜伽的八片花瓣(瑜伽八支)能及时消除人体系统内的空隙。

 

    虽然我们练习的整体技术可能是正确的,但在练习中,我们要搞清楚哪些动作做得不到位,哪些动作做过头了。在练习过程中我们会犯错,可能有时我们还会不了解当下做的动作。

 

    吉塔吉提醒过我们,这就是为什么在站立体式时,我们的大腿可能会出错。我们知道该做什么,但我们对于怎么做的理解是不同的。在做右侧的三角式时,站立时,我们的脚跟要下压,扎根,大腿的右前部向后,左侧大腿同样要扎根。我们要保持住这种稳定性,这样身体才不会向前或向后倒。在三角式中,某些动作我们可能会做得不到位,或者做过了头,因为我们的意识还没有到达这些区域。

 

    我们永远不应该想当然地认为我们已经做了某个体式,并成功做完了这个体式。我们的心性常常会重走老路,陷入惯常的练习套路中,这样我们的学习无法取得进步。首先我们的身体要移动起来,创造自由。

 

    接着我们的眼睛需要保持敏锐,吉塔吉建议道。眼睛是与心性与身体交流的重要部分。如果我们处于正确的位置,眼睛便可以看到这一点;即便大脑认为它已经完成了它的任务,眼睛也能认清事实,明白事实并非如此。这些都是我们都需要注意的事情,接下来我们要学会控制身体,辨别出我们在练习体式时触碰到身体的哪些部位,触碰达到了何种程度。

 

    高阶的瑜伽学习并不是一个接一个地做体式。大师会做所有的体式,原本也会让其他人按照这种方式练习,即一个接一个地做体式。但后来他发现,这样练习时,内心并没有获得自由。如果内心没有自由,身体便会受挫,因为心性在四处游动,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我们便会受到阻滞。只有心性打开,身体才会打开。

 

    心性在四处游走时,我们会希望迅速地、接二连三地做体式。如果心性游走地非常快,我们就会一个接一个地做体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让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练习体式,这好让身体的运作速度大于心性,这样心性便不会到处乱跑了。

 

   对于我们而言,若是想培养出持续的练习习惯,学有收获,我们就必须探索内心。我们需要让心性进入体内。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学会阅读自己的身体。利用生命力和智慧到达身体内部,这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我们必须要拥有智性。在练习时,许多身体部位都不具备心性,因此我们无法保证生命力或智慧能到达这些部位。这就是为什么在练习时,我们会重复三四次体式,让我们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这一过程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就是艾扬格瑜伽,吉塔吉说道。如果体式做得太快,这意味着生命力和智慧一定还未到来。

 

    生命力和智慧都是我们珍贵的宝石。它们非常脆弱,因此我们使用它们时要多加小心。生命力需要孕育,智慧需要磨砺而不是消耗。瑜伽之路中碰到的困难会多多少少地直接影响到生命力和智慧。帕坦伽利让我们利用cittaprasadanam(友善的态度、善良的道德)对待、纠正生命力和智慧的缺点。

 

    超越自我地进行练习

    正如我在本文中讲到的,瑜伽练习除了能改善身体健康,还能在决策时提高我们的辨别力和有效性。它就像是一种补充剂,能赐予我们稳定的心性和澄澈的智性。我们的瑜伽练习是有机的,它与每一个细胞、每一个器官、身体的每一个系统相关,需要我们用真诚的态度和意识,将富含氧气的血液提供到身体的各个细胞,使全身上下联合起来,创造能量——心性中的生命力和感知,以及充满活力的意识。

 

    每一个体式都把守着一扇通往洞察力的门。没有一个体式是至关重要的,也没有一个体式是微不足道的。要知道,每个体式都包含着不同的知识。在加强前屈伸展式时,心性会沉思,但这种沉思和在犁式中的沉思具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学会比较和衡量这些沉思,以及体式和生命力练习中的平静之间的差别。

 

    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个瑜伽心性。我们可以继承瑜伽心性,因为我们所有人都会和宇宙智性交流,这些交流可能很单薄,可能很虚弱,也可能很强大。我们开始练习瑜伽时,体式会以不同的    方式在日常的活动和生活中建立起这种心性。我们的心性发生了改变。心性会产生快乐,使大脑平静下来,体内充满了满足感和轻松感。这就是为什么在每个层次的瑜伽体式练习中,我们都必须开始练习调息,以便了解我们的心灵。

 

    不断激活自我也有弊端,它会让我们不知道何时该使自我平稳下来。如果我们不断地使心性处于活动状态,那我们的心性也需要进行相应的练习,保持平衡,这样才能树立起健康的心性。

 

    心性是沟通肉体和精神世界的桥梁。若它的目标单单是肉体,那么它会迷失在追求享乐中;若是它的目标是精神世界,那么它能实现最终目标。根据悦性、变性、惰性的不同程度,心性会在两端不断来回拉扯。这是我们在超越自我,探索内心的旅途中面临着的一个永恒的挑战。

 

参考资料

《光耀生命(Light on Life)》

《瑜伽八支(Astadala Yogamala)》第 124578

吉塔·艾扬格2001年于威斯康辛瑜伽宫殿(Yoga Palace Wisconsin)中的问答环节

吉塔·艾扬格的瑜伽课(201563日和66日于印度普那艾扬格瑜伽学院)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164129号 技术支持: 睎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