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程信息 > 2018.13 | 瑜伽和登山

2018.13 | 瑜伽和登山

撰文匿名 | 2020 - 09 - 24 2507

瑜伽和登山

文/ Jeff Jackson

 

乍一看,瑜伽学科和登山就像观鸟和摩托车比赛一样风马牛不相及。然而事实上他们两者几乎没有或者完全没有任何差异。登山是一门艺术,就像体式(āsana),可以引领登山者来到直接的瑜伽体验。攀岩者或者登山者,经过“长时间的、不间断的、警觉的习练”会体验到“意识波动的止息”,这跟一位虔诚的八支瑜伽习练者在习练体式可能体验到的沉静时刻几乎是一样的。人们喜欢用登山来比喻灵性追求由来已久,正因为登山和其他的修行有共同点,就是超越二元性。

 

我写下以上开场白是为了强调瑜伽习练和登山的相关性。而这篇文章会重点讲述Guruji所开发的瑜伽方法,它能健身、培养灵活性和心理稳定性,这些是攀岩和登山所需要的品质。我想在一开始就说明,攀岩和登山也是一种能深化和精进个人瑜伽修为的修行方式。

 

在开始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我还想(冒着听来过于虔敬的风险)向我的朋友兼老师克里斯坦·利比(Christian Leeby)致以诚挚的合十礼和万分的谢意,他传承了Guruji之光,把我带上了一条无与伦比的瑜伽之路。但愿这篇文章能激励在各地苦修(tapas)的修行者们。

 

你必须从这样的画面开始:山峰高耸入云,一万一千英尺的山杨和黄松林之上,环山斜立着大片凌乱的花岗岩。在高处,林木线之上,阳光明晃晃地照着雪地,留下了一片片黯苔仿佛在燃烧的后像,视觉似乎过于强烈了,如梦似幻。在高处有时会耳鸣。更普遍的情况是在温暖的帽子或头盔之下,唯一能听到的就只有呼吸声。清新刺鼻的味道弥漫在冷空气中,那是冰、雪、融水和岩石的气味。在技术地形里,双手在悬崖壁的探测就像一个盲人让自己去熟悉一间没去过的房间一样,去触摸、勘测、拉拽裂缝、边缘、凸岩。无处落脚或者必须小心翼翼地落脚。身体的中心漂浮在附着物之间,就像重物悬挂在一条绳上,一直在寻找地球的中心。在平坦地面,头脑也许会游荡,但在角度变陡的地方或者在一旦失足就意味着受伤或死亡的地方,心理觉知高于一切,要警醒、敏锐。险境的意外收获是身体觉知和精神集中度的提高。

 

当然,相反的情况也很容易发生。假设同样的场景,没有经验或者没有经过训练的登山者可能除了筋疲力尽和恐惧之外什么感觉也没有。艾扬格瑜伽强调身体正位和内在平衡,为登山者提供了绝佳的训练框架。

 

我教攀岩有二十年了。在过去十年间,我一直把艾扬格瑜伽融入到我自己的个人训练中,也将之作为提高登山新手能力的方法。关于这种习练方法的有效性,我有个人实证,也有其他人的轶事例证。瑜伽习练,特别是艾扬格瑜伽的习练方式,能整体提升登山者的身体素质、注意力和意志力。我会讨论体式、调息法(prānāyāma)和冥想(dhyāna)跟登山之间的相关性,也会在讨论的话题中加入一两处评论和依据来深化主题。

 

身体:

艾扬格瑜伽强调正位和长时间地保持体式,这对登山来说是完美的辅助。除了强健特定的运动机能外,面面俱到的体式课程可以教授平衡、提升伸展度和建立核心力量。应该说这些技能和力量无疑都能转化为更好的登山能力。而我的体验则在精微层面,体式习练有其强大的影响力。做到一系列的站立体式所需要的心理意志和决心,与完成一段漫长且有难度的攀岩所需要的非常相似。身体位置相似(某些情况下它们完全一致),而且心理特质互补。

 

对登山者来说同样重要的另一个益处是,常规的体式习练能加速恢复体能。极端的攀岩路线或者攀登很高的山峰消耗的体能往往超出身体储备。为此,加入修复功能的体式编排就至关重要。艾扬格瑜伽以其独特的治疗体系和辅具应用来缓解身体疲劳,促进体能修复。

 

一个特制的登山体式课程应该包含所有的站立体式,并以山式(tadāsana)、手臂上举式(urdhva hastāsana)、抱臂上举山式(tadāsana urdhva baddha hastāsana)、反转祈祷山式(tadāsana paschima namaskāra)以及牛面山式(tadāsana gomukhāsana)为主。攀岩者需要在以下体式给予特别关注:支撑肩倒立式(salamba sarvāngāsana)及其变体,以及核心力量体式,如完全船式(paripurna navāsana)、半船式(ardha navāsana)以及上伸腿式123式(urdhva prasārita pādasanaIIIIII)。 《全面健康之路》(A Path to Holistic Yoga)给出了修复身体疲劳的绝佳瑜伽序列。

 

有意登高山的登山者将会从乌伽依调息法(ujjayi prānāyāma)获得巨大的益处。这种调息法能调整和扩展肺部,让肺准备好,以便更好地抵抗低压、改善睡眠质量。

 

头脑:

尽管登山和瑜伽之间有相似之处,但两者在某些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习练者所体验到的恐惧感对比最为明显。在瑜伽中,在习练体式或在面对存在状态时会不时地体验到恐惧,但这种恐惧感通常是虚幻而短暂的。习练者学会放下恐惧,走向联结(带来的)的纯粹喜悦。 这种变化(从恐惧到放下)能用于对抗登山过程中所产生的恐惧感,但登山者体验到的恐惧是另外一种情况,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登山者,不像瑜伽士,他们不时身处真正的险境,保持清醒头脑就很重要了,这样才不影响判断并消除失误发生的可能性。换言之,即便面临真正的险境,登山者必须要训练他的头脑,做到精力集中和静稳。

 

由于头脑跟随呼吸,常规地习练调息法就会显现出能够冷静和稳定头脑的技巧来。从乌伽依调息法中学到的沉稳、安静的深呼吸,在登山者恐惧来袭乃至六神无主时非常有用。

 

灵性:

《调息之光》(Light on Prānāyāma)第29章对冥想作了概述,冥想能培养注意力、臣服(之心)以及对实相的理解。帕坦伽利在力量篇(vibhuti pāda)的第10条经文写道:“控制印象的生起,带来不受干扰的宁静之流”。

 

为了更好地登山,他/她就必须臣服于控制。因为你不可能去改变一面岩石或一侧山坡,为了攀登,登山者必须做出改变,调适他/她自己。这种对自然的臣服是自我的升华,也是对万物皆有同一性的直接学习。时下常听到的说法是山峰是可以被“征服”,这是极度无知的表现。

 

山峰和悬崖,当你带着敬意去接近它们的时候,就会变成神性的象征。攀登是祷告词,而灵性也得到满足。

 

杰夫·杰克逊(Jeff Jackson)是《攀登杂志》(Climbing Magazine)的特约编辑。他在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教授瑜伽和攀岩。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164129号 技术支持: 睎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