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ga Therapy Session by Geetaji-A Recap
回顾Geetaji的理疗课程
文/Pavithra Hareeth
2018年的11月1日至4日,在普纳拉玛玛尼艾扬格瑜伽学院,在Geetaji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四天的理疗密集课程——作为Guruji百年诞辰庆祝活动的一部分。与此同时,Geetaji也将此次课程献给了她的母亲Smt·拉玛玛妮·艾扬格(11月2日是她91岁的诞辰)。大约有来自全国各地的80人参加了此次的课程。
“为什么是理疗课呢?”或许很多人心中都有这样的疑问。然而,这个问题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所以希望大家在读完这篇文章之后能够明白。课程一开始,Geetaji就指出,她收到许多老师们寄来的信件,要求她为病患介绍一些体式序列。有这样两类人,他们对瑜伽有着先入为主的看法。其中一些人认为瑜伽是以灵性修习为主体的,只是坐着冥想;而另一类人则认为瑜伽就是锻炼身体,或者通过运动来保持体型。Geetaji解释道,Guruji带来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维度——他粉碎了以上两种观念,也粉碎了瑜伽是老年人才做的运动的错误认知。许多人找到Guruji,希望他能帮助他们从痛苦和身心失调中解脱出来,他将瑜伽作为一种疗愈之法,为他们带来了光明。
尽管我不可能一字不漏地把所有被教授的或者是讨论的问题一一写下来,但为了大家都能从中获益,我还是尽己所能地做一个概述。在这些课程中,Geetaji专注于跟观察有关的两个视角——一个是直接从患者那儿了解他们的问题,一个是老师本人的观点。Geetaji强调,老师们首先必须规律地习练,然后才能理解动作、力、移动的范围以及它们所产生的作用。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把自己的经验转化为语言,以帮助那些前来求助的患者。
如何观察,观察什么呢?
首先,得了解患者的体质和力量。对于老师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观察她如何立、坐、行、躺(俯卧和仰卧)。除此以外,饮食习惯、具体职业、睡眠模式、其他身体方面的问题,以及心理状态也需要去了解。当我们向他们发问,而他们通过适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时,解读心理的状态便成为了可能。但是,一个老师也要能够,也必须能够观察患者身体的状态。
基于上述要求,Geetaji把体式分为:仰卧、俯卧、站立、坐立、向前伸展、向后伸展、侧向扭转和倒立。每一类体式的理疗功效都一一详细阐述,需要强调的是以下这些重要事项:
俯卧体式
通常在仰卧体式中很难观察身体和身体缺陷。当一个人以俯卧的姿态躺着时,任何老师都更容易看出其中的不同。Geetaji要求我们查看或者观察的关键细节有:身体哪个区域受重、正位在哪里消失了、关节的位置、肌肉、身体的歪斜、过度凹陷的腰椎、颈部区域的不正位、臀部和骶骨区域的外凸、脊柱和脊柱两旁肌肉的宽度和伸展等。
参与者被告知俯卧,做脸向下的手臂上举式(urdvā hastāsana/adho mukha hasta padāsana)来了解腋窝区域的打开和肩膀的工作,以脸向下的伸展挤压式(adho mukha supta akunchanasana)和脸向下的手抓大脚趾式(adho mukha supta pādangusthāsana )的练习来认识髋关节的位置和腹股沟的自由。
蝗虫式(shalabhāsana)有助我们观察脊柱的曲度,特别是腰的区域。从这里开始,侧蝗虫式(parśva shalabhāsana)就能获得恰当的脊柱曲度。从侧蝗虫式(脊柱是弯曲)联接到毗湿奴式(anantāsana,脊柱是直的)的感觉非常美妙。用什么方式联接?什么时候?在哪里?练习既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当助教用绳子将练习者的臀部抬起时,一个像毗湿奴式这样被动的体式,也能成为主动体式。
不同身体区域的辅助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些体式可以帮助那些患有肾病、脊柱侧弯、骨盆倾斜以及肝脏、脾脏、胆囊等器官肿胀和功能障碍诸如此类问题的人们。
所有这些体式都能促进血液循环,为身体内部创造空间和氧气。这些体式也能够矫正腹部器官所受到的重力和脊柱肌肉,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身体左侧和右侧的不同。
蛙式(bhekāsana)能使我们理解脊柱、膝盖、大腿、腹股沟、脚踝和脚的作用。如上图所示,单腿蛙式(eka pāda bhekāsana)中膝关节屈曲、跗骨跖骨和脚趾伸展。一步一步地关注到每一个区域,以增加灵活性、机动性(或移动范围)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性。
是的,在所有体式中,辅具都以一种支撑的形式出现。但重要的是要去思考:以何种形式、什么时间、在哪个位置需要使用辅具。她说:“Guruji理解辅具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其应用,尤其是在理疗课上。身体疼痛的部位往往是缺乏锻炼的区域。这些区域缺乏智性,并且十分怠惰,被Guruji称为更黑暗的区域。Guruji过去经常演示体式,证明辅具能够发展身体智性,随后身体和头脑就会随之变得积极起来。”Guruji因此广受赞誉,因为他能确保前来找他的病患无论是生理、心理还是精神状态都不会出现恶化的情况。
仰卧体式
仰卧手抓大脚趾1、2、3(supta pādāngusthāsana1、2&3,与直腿一样地屈膝)以各种角度连接身体不同的部位。不同角度的多元使用方式能够获得不一样的效果。
在不同辅具支撑下的祛风式(supta pavan muktāsana)有助理解胸腔和腹腔的不同作用。该体式为饱受肠胃胀气、消化不良、便秘之苦的人带来福音。如果有裂孔疝等临床症状,则需分开双膝。
脊柱及其周围肌肉在这两个体式中的作用也得到强调,还解释了不同区域的椎骨在膝盖以外如何支撑的细节。体式的效果是折衷的。
在行走、站立、或者爬楼梯的过程中,膝盖和脚踝完全承载了整个身体的重量。因此有许多人都认为屈曲或者伸展这些关节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甚至连盘腿简易坐(swastikāsana)都感到很艰难。双腿处于不同姿势中的仰卧体式,比如单腿头碰膝式(jānu śirsāsana)、玛里奇式(marichiāsana)和莲花式(padmāsana)都能促进增加膝盖和脚踝的灵活度。Geetaji一一阐述了脚趾、跗骨、跖骨、脚踝、小腿肌肉和膝盖内外韧带如何在这些体式中转动。
英雄坐(virāsana)坐在一个小犁式盒上,在双腿无重力的作用下,使得膝盖的韧带得以伸展,同时跗骨、跖骨和脚趾也能得到伸展。
脚踝疼痛的患者可在英雄坐中让双脚挂在一个抱枕上,保持脊柱伸展。在这些体式中,没有任何一个体式是以牺牲脊柱为代价的。膝盖和脚踝的主要动作可以在俯卧、仰卧、站立、坐立,甚至后弯的体式中进行。
为了锻炼膝关节韧带,Geetaji演示了双腿并拢根式(mulabandhāsana)、根茎式 (kandāsana)这样的体式。双腿并拢根式打开了膝盖内韧带,而根茎式则打开了膝盖外韧带。Geetaji指出,老师们需要细致入微地观察这些区域的移动。
考虑到很多次都让所有与会者做了通过依靠完成的体式(upashrayee āsana-s),倒手杖式桥被当作辅具使用。并解释了在简易坐、束角式(baddha konāsana)、坐角式(upavista konāsana)、手杖式(dandāsana)和莲花坐中不同L形的倚靠。这些体式能使胸腔和腹腔获得很大程度上的分离,并在横膈膜区域创造空间,从而使患有心脏问题、腹部问题、呕吐、心绞痛、阑尾炎、长期或者因慢性疾病(如登革热、疟疾)而引起的疲劳、感冒、咳嗽、疝气、哮喘和其他呼吸困难的患者获得释放。
坐立体式
坐立体式包括莲花式、英雄式和花环式(malāsana)。Geetaji解释了膝盖在这些体式中如何作用于全身。这些中级体式的重要性被确立。每一个时刻都是重要的,每一次移动也都同样重要。移动改变了上一刻和下一刻。行动者需要非常警觉地观察这些改变。Geetaji说,通过这些中级体式,身体和意识就被转化了。这些转变或许藏在某个简单体式内,抑或在某个简单的移动中,但是渐渐地,你就能观察到这些协同作用和改变。要有一双“火眼金睛”,一丝不苟地去观察,才能在我们自己和他人身上发现转化。有一个中级体式是四柱式(chaturangāsana),它出现在英雄前屈式(adho mukha virāsana)和下犬式(adho mukha śvanāsana)之间。通过该体式,我们学习了脚趾和脚后跟如何工作,也学习了手掌放置在手臂不同位置时所产生的效果。一条腿向上提起(即单腿四柱支撑式,eka pada chaturangāsaan)时,我们学习了这个体式对双腿所产生的影响。
站立体式
在演示站立体式时,木马被作为主要的辅具。它们能够以下列方式完成:
·身体前侧面向木马
·身体后侧面向木马
·身体与木马呈一定角度(后腿在后,前腿在前)
·身体与木马呈一定角度(前腿在后,后腿在前)
Geetaji解释了三角伸展式(trikonāsana)、侧角伸展式(parśvakonāsana)、半月式(ardha chandrāsana)、战士式(virabhadrāsana,前方腿大腿在犁式盒上休息)、扭转战士式(parivrtta virabhadrāsana )的重要性和目标区域,同时也解释了该系列体式对肌肉骨骼系统的作用。
以面朝墙的方式“做”单腿伸展蛙式(utthita eka pāda bhekāsana)可以使练习者在不干扰脊柱的前提下,再次专注于膝盖和臀部。高凳上的上犬式(urdva mukha śvanāsana)可以从骶尾骨区开始伸展,而这在独立完成该体式是很难实现的。高凳也被应用在许多不同的腿部变体的站立体式中(莲花式、单腿头碰膝式、玛里奇式和简易坐),以获得大腿、臀部或骨盆区域的转动,膝盖的弯曲,脚踝、跗骨、跖骨和脚趾的转动。大腿被支撑在高凳上的站立手抓大脚趾II式(utthita hasta pādangusthāsana II,侧向、屈腿和直腿)有助理解腿部和腹股沟的工作。圣哲涡摩提婆式(vāmadevāsana)有助理解脚踝和脚的转动。
练习体式时使用辅具被称作“kuranta瑜伽”,“kuranta”的意思是牵线木偶。就好像表演者通过线来操纵他的木偶一样,这些体式演示了墙绳如何支配我们身体动作,如同一个被线牵着的木偶一样,由此来控制身体不同的力。墙绳1教会我们肩膀、手臂的工作,它们联结到胸腔和腹腔的扩张。
倒立体式和后弯
每个体式都有具有理疗方面的功效,Guruji使它们明朗起来。Geetaji坚持所有的患者都需要根据个人能力来完成倒立体式【头倒立(śirsāsana)、肩倒立(sarvāngāsana)、倒手杖式、桥式肩倒立(setu bandha sarvāngāsana)、倒箭式(viparita karani)】。如果无法完成全部,那么至少必须完成一个。
有脖颈问题的患者害怕头倒立。Geetaji教老师们如何用墙绳提起肩膀,在头倒立中要特别关注如何将头顶与脊柱的其余部分对齐,还为有颈部问题的人演示了在前额做头倒立所产生的作用。
这个变体为上弓式(urdhva dhanurāsana)带来了勇气,之后他需要转动前额朝向地面。这个力需要肩膀作为强有力的后盾来支持,它被双掌推离了地面。
因此做这一系列动作的顺序是:手掌推地面,提起肩膀和臀部,胸骨向前移动,转动前额向地面。身体不同部位的协同合作,配合呼吸,针对身体的某一个部分的功能进行了演示和说明。这对颈椎带来极佳的效果。这些中级体式创造了颈椎的长度,之后才能完成高级后弯体式[包括头足式(śirsa pādāsana)、鸽子式(kapotāsana)、小雷电式 (laghu vajrāsana)、脸颊敬畏式(ghanda bherundāsana)]。
患者使用辅具来完成体式,以增加他们的血液循环,强化肌肉、神经系统,平衡腺体系统。重要的是要明白:看起来一个由粗身所引发的力,其作用并不仅限于粗身。所有的这些在理疗课程中输出的力都自然来源于机体的。所有这些动作带来了元素变化(bhutas)和有机变化(indriyas)的转变与和谐。
在最后的课程中,Geetaji明晰了老师们心中的疑问:如何放置和使用辅具,如何解读身体的移动,如何以此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中度/重度/深度/急性/慢性)。老师需要知道、理解和妥当地使用辅具,这样才能突破身体和心理的局限。
帕坦伽利在《瑜伽经》三摩地篇(Samadhi Pada)第30句写道:
疾病、怠惰、犹豫、疲弱、物欲、谬见、精神不集中、注意力不稳定,这些都是令意识分散的障碍。
(vyādhi styana samsaya pramāda ālasya avirati bhrantidarśana alabdhabhumikatva anavasthitatvāni cittaviksepah he antarāyah)
在这里,帕坦伽利解释了在我们的修习(sādhana)中,阻止我们步向灵性的障碍。他说疾病(vyādhi)是第一重障碍。当疾病来袭,身体无法做出行动和反应。当身体病了,头脑也随之下沉。Geetaji强调,Guruji对他的练习是特别不计较得失的。成败随喜。放弃练习并非解决之道。然而练习者需要巧妙地辨别如何做,什么时候做,在哪里做,以及做什么。
Geetaji说尽管课程被称为理疗课程,但这也是苦修(tapas)的一部分,获得体式的深度,获得生命力和转化,这些收获会一直伴随着修习者(sādhaka)。
她给了我们如此丰富的内容去练习、消化和吸收。参加大会的练习者要求她举办更多像这样的课程,并急切地期待下一次课程,期待她广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