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程信息 > 2020 | 通过小脑发生的转化

2020 | 通过小脑发生的转化

撰文匿名 | 2021 - 01 - 29 2427

通过小脑发生的转化

 

/Lynn Holt

 

无论做任何事情,良知是成长的关键,做任何事都要有真正的道德责任感。要建立稳定的意识状态,瑜伽习练必须付出真诚的努力,才能引领我们走上正确的道路。也就是说,要想产生有意义的变化,必须真实地付出努力。

 

习练体式和调息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不仅仅是身体僵硬乃至偶尔疼痛,还有其他障碍阻碍我们习练的进步。我们瑜伽习练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学习控制头脑。

 

Geetaji说,有时候我们需要坐下来,想一想经文,想一想Guruji如何在体式、调息和专注之间建立联结。她提醒我们说,正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Guruji能够让人们产生觉知,变得警醒,让习练产生了真正的意义。

 

Guruji教导我们,每一个体式都要学会让大脑安静且警醒,关于这两点,Geetaji去年在课上解释得非常透彻。她继续强调说,如果想与体式合一,你就要观察大脑,确保大脑安静下来。观察的过程中,大脑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我们的观察要主动且带着觉知,因为我们是在内观,而不是向外探索。

 

要懂得为什么在冥想习练中,大脑必须和脊柱保持相对平衡,首先要懂得大脑的解剖学结构。如果下巴沉入喉咙,或者仰头向后,大脑就会变得僵硬起来。大脑的轻盈必须和呼气同步,释放僵硬,这样冥想才会变得平静。

 

2018821日的课上,Geetaji针对体式中大脑的机能和联结以及《瑜伽经》进行了展开讲解。本文即是以Geetaji这堂课的授课内容为基础撰写而成。

 

脑和解剖学结构

 

人脑是人的神经系统的核心器官,与脊髓共同构成中枢神经系统。人脑在体式中非常重要,脑与脊柱的相对位置关系对于内在的平静状态尤为重要。

 

人脑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大脑皮层、下丘脑、小脑。大脑皮层在思考、语言、记忆和想象中发挥作用;下丘脑调节人体脏器的活动,记录快乐和疼痛、喜悦与悲伤、满足和失望等情绪反应;小脑位于脑的后下方,大脑下面。后脑被认为是冥想的主要作用部位,是智慧和明晰的根基。

 

Cerebellum是拉丁文,意为小脑。人的小脑对运动控制起到重要作用,注意力、语言、恐惧与快乐反应的调节等认知功能也有小脑的参与,但小脑与运动相关的机能是人们的普遍共识。人的小脑并不能启动动作,而是起到协调和精准时间调节的作用:小脑收到来自于脊髓和大脑其他部位的感觉系统输入,将这些输入整合在一起,对我们习练中重要的运动进行微调。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山式中我们要想保持头脑安静,需要用腿向前走而不是用脚;为什么我们在山式中胸骨上提挺拔站立(Yoga Rahasya 25.4; 2018)。Geetaji提醒我们,脑与脊柱相对位置的觉知,从祈祷开始就应该嵌入到我们的习练之中。她指导我们打开胸腔,放松下巴,释放脑的紧张。我们努力保持颈部挺直时,往往会做出相反的动作,把脑朝喉咙推。

 

Geetaji接下来详细讲解祈祷时颈部的准备。她说比如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可能会害怕老师,直到熟悉了老师之前,下巴一直都会因为恐惧而处于下沉的状态,任何一种焦虑都会导致肩膀因为恐惧自动向上耸起来。

 

恐惧还会在体内造成化学变化。身体面临紧急危险的时候,脑会下令给自主神经系统,让它启动“非战即逃”反应。接下来,身体会被肾上腺素等各种化学物质淹没,这些化学物质会引发生理变化,例如心率和呼吸加快,血液被转移到肌肉,准备身体战斗或逃跑。经历了一系列生理变化后,人才会意识到恐惧的情绪。

 

所以,上课的时候肩膀一定要放下来,这样大脑才能更安静,接受性更强。肩膀保持下垂状态,胸腔上提,来自于肩膀和背部的所有能量在我们合掌的一瞬间都会联结在一起。这样合掌,能量不会浪费,这就是合十致敬的意义所在。我们对他人说namaste的时候,能量完全存储在体内。祈祷时这样臣服,能量不会溜走,放下的只是自我意识。

 

我们的习练:

 

首先工作的是身体前侧,Geetaji强调说,我们从体式和调息习练开始,《瑜伽之光》的体式序列编排考虑周全,十分有意义。照片中首先呈现的是身体前侧,然后是两侧,最后是后侧。

 

我们习练的时候,无论什么时候行动,身体前侧始终处于接受的状态。所以说我们听老师或者听他人讲话的时候,脑总会跟着身体向前。我们的习练要抵达身体的后侧。主奎师那在《薄伽梵歌》第六章第1314节中说,不要左顾右盼,保持脊柱坚实。从这一刻开始,我们要考虑到脊柱了,而且要站得笔直。

 

大家都是一样,站立的时候如果不注意,臀部就会向后倾。臀部中间向内收、肩膀向后拉的时候,我们就会理解头颅中的小脑和脊柱根基小脑之间存在的正位。最后要确保臀部没有向后突出去,应该面向前方。这一整个区域由耻骨控制,所以Guruji用绳子和辅具让尾骨和骶骨向内收,启动大脑的平静。

 

在站立前屈式中,两腿分开,手臂向下,这个时候运用两腿来平衡身体有一点困难。要调整的话,可以两腿分开得再宽一些,像双角式那样,放松颈部,尾骨内收。双手放在双脚的两侧,把这个区域展宽,从颈部开始放松这个区域,颈部后侧向下放松。这时下丘脑伴随着颈部放松而得到放松。如果颈部后侧收紧,下丘脑也会跟着紧张。身体和头脑之间的这层关系一定要了解。

 

三摩地

 

脑部放松的基础最初要通过体式技巧进行学习。我们的体式习练中,意识在周身传播,遍及每一个细胞。头脑和觉知学会专注于这个过程,身体实现正位。Geetaji解释说:我们运用体式作为第一个内观的工具,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我们究竟在做什么。接下来是调息,调息和体式同样重要,如果整个身体充满了能量,神经就会平静,很好地接受对健康产生的积极效果。头脑变得安宁,肺的僵硬和紧张就会得到释放。

 

《瑜伽经》第1.171.33告诉我们:头脑的智性和心灵的智性合而为一时,圆融(samyama)就会发生。一旦圆融发生,我们的意识就会发生巨变,知识得到实质性的精进,人变得更加敏感。

 

《瑜伽经》111.9-12中,帕坦伽利按照顺序阐述了意识转化的三个层次:灭止转化(nirodha)、内在转化(samadhi)、专一转化(ekagrata)(《帕坦伽利瑜伽经之光》)。Geetaji提醒我们:这三个转化的阶段会带来心识的彻底蜕变。这种变化会影响到人的方方面面:内脏器官、感官、身体和头脑(《瑜伽经》111.13),然后进入完美的状态便不会再回来。

 

帕坦伽利希望我们通过上述转化发现这个静默的空间,得以瞥见平静的状态。我们在体式和调息过程中需要培养脑的敏感度和稳定性,更好地应对这种变化。虽然身体和头脑的界限无法清楚得划分开来,这种区分对于理解瑜伽这门学科非常必要,需要提供一些指导来确保身体、头脑和灵魂获得稳定性。因此,必须坚持习练体式和调息,神经系统和意志力才能保持强大。转化来自于连续的变化,通过觉知和习练得以实现。

 

Geetaji特别提醒我们,三摩地的概念和自我意识是相关的,只有在三摩地的状态下,自我意识才能消除。她特别强调,你自认为获得了安宁平静的时候,恰恰说明你的自我意识仍然在那里。习练过程中,如果学会了保持颈部和脑后侧处于被动状态,小脑能够启动,那说明我们的理解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的自我意识非常强大,如果不能通过习练让它处于谦卑的状态,让脑平静下来,自我意识就会引诱我们离开瑜伽之路。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164129号 技术支持: 睎慧信息